日韩免费精品一级A毛片_国产成人精品国内自产拍蜜臀A_桃色精品亚洲成在人线AV无码_成人小片国产在线播放

您现在的位置: 首頁 > 綿州大小事
從涪江畔到清華園:聆聽穿越60年的“青春回響”
发稿时间:2025-08-31 08:37   来源: 綿陽日報
  摘要:近日,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“老學霸”齊聚清華大學,他們再度“登場”,只為與綿陽開啟一場跨越一甲子的“時空對話”,喚醒那段沉睡的珍貴記憶。

  

  綿陽采訪團隊開展口述史采集工作

  

 

  

 

  

清華大學綿陽分校教職工參加“三線建設” 資料圖片

  近日,一群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“老學霸”齊聚清華大學,他們再度“登場”,只為與綿陽開啟一場跨越一甲子的“時空對話”,喚醒那段沉睡的珍貴記憶。

  今年7月,綿陽市新聞傳媒中心與西南科技大學達成共識,攜手啟動清華大學綿陽分校歷史的搶救性記錄工作。8月中旬,雙方聯(lián)合組成采訪團隊,赴北京清華大學開展口述史采集工作。此次行動不僅為清華大學三線建設影像史填補了關鍵空白,更為進一步擦亮綿陽科技城的金字招牌注入了深厚的歷史力量。

  □ 記者 宋德平 文/圖

  緣 起

  為沉睡的歷史喚醒記憶

  思緒悄然回溯至1964年。

  彼時,黨中央作出三線建設重大戰(zhàn)略決策,“三線建設”的號角嘹亮吹響。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胡健帶隊入川選址,將清華大學西南分校選址于綿陽涪江之畔的青義,通信地址為“四川綿陽201信箱”。

  1965年,高教部部長兼清華大學黨委書記、校長蔣南翔復勘定點,中央批準清華大學“651工程”。第一批建設者懷揣“備戰(zhàn)、備荒、為人民”的崇高使命奔赴綿陽,至今正好一甲子。

  此后十五載,清華大學綿陽分校教職工在物資匱乏、生活艱苦的年代,發(fā)揚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勇于創(chuàng)新、團結協(xié)作、無私奉獻的“三線精神”,在人才培養(yǎng)、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方面取得重要成就,為我國國防事業(yè)作出卓越貢獻,更極大地促進了綿陽地區(qū)經(jīng)濟與社會發(fā)展。

  然而,歲月流轉不待人。當年的建設者如今多已年過八旬、九旬,這段飽含熱血的歷史記錄若不及時搶救,恐將漸漸被時光塵封。2024年12月13日,綿陽科技城重大人才活動——“三線建設與當代中國戰(zhàn)略腹地”全國學術交流會在綿陽開幕,會上正式啟動《清華大學綿陽分校(1964-1979)》口述史采集項目。清華大學原校辦主任、校史研究室主任田芊,以及清華大學校史研究室副研究館員李珍親臨綿陽出席啟動儀式。眾人就共同推動口述史采集深度交流,目標清晰而堅定:把故事“挖”出來,留存這段珍貴歷史!

  行 動 一場深情滿滿的回憶盛會

  為盡力挖掘那段往事、喚醒老學者對綿陽“火紅歲月”的記憶,綿陽團隊傾注了大量心血。臨行前夕,團隊克服時間緊迫的挑戰(zhàn),集中拍攝清華大學綿陽分校遺留的歷史建筑并精心剪輯成短片;同時準備了滿載綿陽溫情的邀請函與紀念禮品,只為將“家鄉(xiāng)的問候”當面送到他們手中。

  抵達北京后,團隊迅速分為3個攝制組同步推進工作。由于清華大學校內學術活動與參觀活動密集,拍攝場地選擇面臨諸多限制。在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和校史研究室的鼎力支持下,團隊一周內輾轉6個場地,順利完成23場錄制,采訪39人次嘉賓,積累了超3000分鐘的珍貴口述史素材。

  這場口述史采集儼然成了一場“深情回憶盛會”:清華大學原副校長張慕葏不顧94歲高齡,親述歷史時越說越投入,足足接受了三個半小時的訪談;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原主任馮正和,對綿陽團隊的專業(yè)水準給予“完美”的高度評價。

  遠在河北廊坊的“651工程”第一批建設者、河南洛陽的清華大學綿陽分校學生代表知悉此事后,專程自費趕赴清華園,或加入座談交流,或主動參與口述,讓此次采集的內容愈發(fā)豐富,影響力也不斷擴大。

  老學者們拿出照片、文字、畫作給團隊看,里面滿是青義、涪江、綿陽縣的老樣子。他們聊起在綿陽的日子時,眼中閃爍的光芒,比年輕時投身實驗研究時更為明亮。他們清晰記得宿舍外的稻田風光,記得實驗室里徹夜不滅的燈光,記得為趕項目進度、啃著干糧堅守的夜晚——那些曾歷經(jīng)的艱辛歲月,在他們口中,都化作了“最珍貴的青春記憶”。

  更令人驚喜的是,團隊建立的微信主題群里暖意融融、熱鬧非凡——老學者們分享的感悟留言、采訪中的精彩片段、每日內容集錦一經(jīng)發(fā)布,便勾起更多親歷者的熱烈回響。

  意 義 讓歷史的精神代代相傳

  目前,清華大學綿陽分校口述史素材已順利收集完畢。接下來,團隊將對素材進行細致整理,后續(xù)還會將其制作成視頻作品。

  或許你未曾知曉,綿陽“中國唯一科技城”的深厚底氣,早已鐫刻在這些老學者的故事里;“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無私奉獻、團結協(xié)作、勇于創(chuàng)新”的三線精神,從來不是教科書上冰冷的文字,而是他們用一步步堅實的足跡踐行出的堅定信仰。

  三線建設在綿陽,是一個“干驚天動地事、做隱姓埋名人”的大故事。由于多種原因,這段珍貴的歷史被歲月湮滅,不為世人所知,實為遺憾。而《清華大學綿陽分校(1964-1979)》作為這個大故事的第一集,將為我們拉開這段神秘歷史的面紗。讓我們共同期待視頻上線!

  編輯:李志



相关新闻: